為什麼居家網課才3天父母就堅持不住?看完這些我突然就明白了
文/蘭媽談育兒
居家網課期間,同學不像同學、更像網友,老師不像老師、更像直播,家長不像家長,更像是網咖的網管!
一大早打開朋友圈就看到這樣的 有感而發
其實,類似的情節,幾乎是 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不同的吐槽
有人說「不寫作業母慈子孝,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」
有人說「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次下凡歷劫,我何時才能飛升上神呀」
也有人說「孩子再不復課回到學校學習,我感覺自己都快要被逼瘋了」
看著各種各樣的言辭,其實完全可以體會到 為人父母的不易,承擔著生活的壓力、還要無時不刻操心著孩子的學習
這不,孩子才居家上網課第3天的新手媽媽麗麗就來吐槽了
她告訴我,女兒居家上網課的第3天就堅持不住了
為什麼呢?這種種細節相信不用過于描述,懂得姐妹們都能懂
可是,為什麼孩子一居家學習就總是讓家長感到崩潰、覺得快要堅持不住了呢?
我們接著往下看吧☟
01
網課就是一塊放大鏡,拼的就是孩子的自律自覺
新手媽媽麗麗告訴我:女兒上網課三天,她跟著崩潰了三天
這可不是在制造焦慮,而是網課下的孩子們都缺乏自律自覺呀
都說學習就是:一步差、步步差
用麗麗的話來說:「都不知道差多少步了」
而終歸來說,網課其實就是孩子學習里的一塊兒放大鏡
尤其是在居家網課學習期間,孩子身上的缺點幾乎被照射的 一覽無余
為了在居家期間能悄悄地 彎道超車,麗麗特意不上班了、也不干家務活了
每天的第一大任務就是盯著孩子把網課學好,剛開始的時候還能認真聽,可只要大人不在身邊了,那麼孩子立馬就原形畢露了, 摳摳指甲、捏捏橡皮、畫畫小人、哼哼小曲兒…
總之,妳能想到的小動作他們都無一不落,妳想不到的小動作他們也都在不斷新奇創新
如此一對比,幾節課下來了,孩子真正能夠吸收的知識點自然是很少很少,而寫作業的時候如果不催促和檢查,那一兩個小時完成不了習題也幾乎就是常態
可是,為什麼呢?
原因很簡單:缺乏自律自覺
有位媽媽曾經問我:「怎樣幫助孩子形成自律」
因為,她感覺自己快被網課架空了,每天早上起來不是守著孩子、就是盯著孩子,但孩子依舊在眼皮底下玩游戲、聊天、開小差
這件事情也讓我意識到了,其實孩子的自律根本就不是監督、緊盯著出來的
要知道,父母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盯著孩子,自律最終也是需要由意志而發、由行為而產生
如果家長一開始就將網課的自律視為督促,那麼一開始方向就努力錯了,而孩子也在監督中容易養成依賴的 自我消遣,因為一曲終罷家長就會來提醒孩子,孩子也會享受這種 懶于思考
所以,網課下孩子的 自律自覺從來都不是盯出來的, 當務之急也是讓他們意識到學習這件事情-計劃培養
良好的計劃培養,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從小細節開始慢慢改變:
√讓孩子動筆完成一份課程表,明白什麼時間該學什麼課程
√按照課程表把要學的書本提前做好分類,方便鞏固孩子的學課概念
√按照孩子的課程計劃定好鬧鐘提醒,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規劃、時間認知
√清空周圍和學習無關的東西,避免孩子因為自控差而容易走神發呆
√準備一個課堂筆記,讓孩子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,方便課下回顧學習
√只要孩子把相關的學習都完成了,也要勞逸結合,允許他們可以自由活動
計劃培養,這是一種基于行為和意志上的自我規劃,也是突破督促、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第一步,切記不可忽略大意!
02
所規劃的目標有多大,孩子前進的信心就有多脆弱
同樣的一天,一樣的網課,最后卻有著不一樣的聽課效率
其實,這都是屬于很正常的情況
只不過,和堂課學習相比,中間隔了個 自律自覺
這也正是形成了同學與同學之間 懸差的根本
比如,自律差的孩子身上都有不少「小動作」
•「媽媽,我渴了,妳給我倒杯水」
•「媽媽,我餓了,想吃一點零食」
「媽媽,我想拉粑粑,可以嗎」
又或者:
•網課開始了,孩子還在悠哉悠哉地從書包掏出書本
•老師讓翻到課文第幾頁,孩子翻了好幾遍都找不到
•課下問學到了什麼,一臉茫然地說「不知道」
•家校本作業每天都需要打回、再修改
想要讓不自律的孩子變得自律,這是一個極具 挑戰性的話題
所謂的自律自覺,就像是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尤物,妳越是對它 朝思暮想,它越是讓妳 求而不得
正如,家長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,就是希望孩子今天能夠自己學習、動筆寫作業,可是呢,孩子不催根本就不知道動筆、也沒有學習概念
這個時候,除了要邁出「不催孩子」養成自律的第一步之外,還需要注意: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定義過大的目標
才上網課3天的麗麗何以會堅持不住了?這還要從孩子每天完成的作業來說了
聽麗麗所說,她女兒每天的作業都會被老師打回來,不是字寫錯了、就是單位寫錯了,看著群里其他同學被評為優秀作業的 提醒,麗麗有種明顯的 恨鐵不成鋼,每天清晨就給孩子定下目標:今天一定要得到一個A+
為此,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也從以前的 不聞不問格外上心,每一份作業都需要檢查好幾遍后再提交
可是,現實卻是妳所規劃的目標有多大,往往所得到的失望就有多高
為了達到優秀作業A+標準,一個字擦了寫、寫了又擦,浪費了大量時間,也讓孩子慢慢失去了自信心
從心理角度來說,給孩子的理想目標是好事情,但這個目標一定不要過大,因為在孩子的內心可能一開始對這件事情就充滿不自信
如何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?這便是突破自律自覺的第二大要點了:
比如,贊美孩子:「妳寫的字越來越好看了,相信老師看到了也一定很開心」
這句贊美就是一個小目標,同時也是孩子實現大目標的自信心建立
也只有讓孩子從小目標中慢慢發展,才能在自我行為中體會到自我價值,在接下來體現得積極向上、自律自覺,而一個自信的孩子也便是這樣產生的,也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注重孩子的小細節進步!
03
每個孩子都是模仿家,也會成為父母所成為的樣子
經常聽很多家長說:「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,可他們就是不明白」
其實,這些都是 預料之中的事情
如果孩子什麼事都懂了,他們還是小孩子嗎?
如果孩子什麼事都會了,他們還需要學習嗎?
網課下的孩子們,之所以和父母之間更容易爆發 親子矛盾
別忘了,我們的孩子還是天生模仿家,他們也會成為父母所成為的樣子
前段時間的某個周末,姐姐和妹妹的一段對話引起了我的注意:
妹妹:「姐姐,這個字怎麼寫」姐姐:「這麼簡單的字都不會,妳可真笨」妹妹:「我就是不會寫,妳教教我嘛,求求妳了」姐姐:「這個字是這樣寫的,妳看看妳,歪七扭八的,像什麼」妹妹:「那這個字寫的怎麼樣」姐姐:「怎麼越寫越丑了,自己去一個字抄10遍」
聽著聽著,怎麼覺得這樣的對話 似曾相識呢
沒錯,這可不就是姐姐不好好寫字時我兇她的話嗎,如今被倆姐妹模仿著說出來,突然聽著聽著就沉默了
從那以后,即使遇上再焦慮的事情也不會 大叫大吼,因為我知道,自己的身后站著兩個天生的模仿者,她們下一秒就可能會拿去 現學現用,如果有一天孩子對我們大吼大叫了,那很有可能就是在模仿我們曾經的樣子
所以,網課下親子關系的 針鋒相對也都是有著因果關系,放下吼罵,成為孩子的榜樣便是養護孩子自律自覺的第三件大事
具體該做些什麼呢?
其實,只需要做好 潛移默化、耳濡目染就可以了
不信的話,我們可以從今天嘗試著去產生改變
從看完這篇文章開始,我們就放下手機
然后,拿一本書當著孩子的面閱讀、或者練習書法
過了一會,妳會發現孩子總好奇地問「妳在讀(寫)什麼」
這便是潛移默化、耳濡目染的力量,家長的 言行舉止也會給孩子帶來模仿作用
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:「不管做什麼事情,只要肯努力上進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」
記得從今天開始,先努力讓自己成為那個努力上進的家長,然后孩子才能跟著慢慢優秀!
04
好習慣決定好的人生,不要錯過習慣養成的最佳期
好習慣決定好的一生,在居家網課期間,家長也不要忘記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
曾經,我經常被一件事情困惑,即為「孩子還小,大些就好了」
大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想著從小養成練字、和閱讀的習慣
可是,這樣的想法并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
爺爺:「現在就是玩的時候,等上小學就沒時間玩了,走,爺爺帶妳出去玩」
奶奶:「孩子這麼小就學習,趕明都學傻了,有哪個孩子不看電視的,來,想看什麼電視給奶奶說,我給妳換台」
就那樣, 寡不敵眾的育兒觀最終也不自量力了
直到上小學,女兒經常說「老師讓我練字,讓我每天閱讀」后,我才意識到,曾經沒有堅持的習慣,如今竟是拉開差距的關鍵
自律養成習慣一課曾說「 人才之成,自兒童始」,這句話的意思是優秀孩子都是從小開始的
而優秀這件事情,還不能透過一件事就去總結整個人生,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同成長定律,有些孩子開竅早、有的孩子到了國中以后學習成績才呈現上升趨勢
那麼,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一開始把孩子當成有才之人,從小時候開始、從現在開始,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這對他們的 優秀之路有著很好的鞏固作用
為什麼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需要家長盯著?這是自律自覺,同時也是孩子從小養成的一份良好習慣,好的習慣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 啟學盟友
好的習慣養成包括:時間管理、目標規劃、早睡早起、衛生習慣、關愛他人、尊重長輩、控制情緒、用餐禮儀…
透過居家網課的考驗來看,這恰恰正孩子 自我能力提升的關鍵時刻,在此階段從以上四件事情開始堅持影響,相信健康環境下更容易培養孩子自律自覺的優秀好習慣
那麼,關于孩子自律自覺這件事情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