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會后我幡然醒悟:想要孩子出色,首先遠離老師帶來的負面情緒

文/蘭媽談育兒

人生最重要的修養就是正面情緒,這是一種能夠面對人生所有困苦的幸福力量

透過這條信息,我 順藤摸瓜地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,也掌握了一些經驗

有位網友說:

「老師每一次把我的孩子數落一頓后,我回家就會把他再狠狠罵一頓,可是,每一次看到孩子低頭著很難過的樣子,我又后悔了…」

其實呀,都說我們當父母的太焦慮了,那這些焦慮究竟是來自哪里呢

是孩子沒有好好學習嗎?似乎還缺了一些什麼

直到一次家長會我似乎明白了什麼

那一次,老師把班里學習好的學生作業, 費盡心思地做了一份PPT

那猶如影片般的優秀瞬間展現在大家視線,雖然沒有 點名道姓,卻也給一些家長的內心造成了焦慮

老師還甚至還把某些學生的名字發到群里各自查收,然后告訴家長:

「請這幾個孩子的家長重視作業完成情況,拜托妳們每天監督孩子認真寫作業,可以讓他們多看看群里優秀作業,對錯題用紅筆及時訂正,否則差距就會越來越大」

盡管群里被艾特的那幾位家長沒有我,但我依然感受到了濃濃的焦慮

尤其是看到老師都在 表揚別人家孩子,對自己家孩子 長吁短嘆的時候,總覺得面子碎了一地

回到家里,再看到那個還在 悠閑悠哉玩樂的孩子,是不是覺得 劈頭蓋臉罵一頓后,才終于舒了一口氣?

可吼過、罵過了呢?孩子還是不見努力、甚至 哭哭啼啼地越來越磨蹭

這就讓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,那就是:想要孩子出色,家長首先要遠離老師帶來的焦慮

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很好地控制,那孩子將很難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

如何遠離老師帶來的焦慮?給大家提3個建議,希望有幫助:

01

理解老師的「上綱上線」

曾經,老師跟我反饋「妳家女兒寫的作業根本批改不成」時,心情跟著 低落了好幾天

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害怕家長群有老師的留言

而我也發現了一個 端倪,那就是有多害怕老師的消息、對孩子的 焦慮就有多深

有一次,老師反映讓女兒放學后好好練字

回家后,我就一股腦地買了一大堆練字帖,然后告訴女兒「老師說妳寫字太丑了,作業根本批改不成」

女兒聽后,握筆寫字的手立刻變得 暴躁起來,作業本上的字似乎都在 宣泄著不滿

有那麼一瞬間,我也突然就明白了,老師 表揚其他孩子、 數落自家孩子時,家長都覺得面子碎了一地,那孩子又是何種情感呢?怕是比家長還要負面、難過吧

所以,想要孩子出色,家長就需要學會 遠離負面情緒,尤其是由老師帶來的負面情緒,那簡直就是對孩子的第二次傷害

如何有效遠離老師帶來的負面情緒?家長首先需要理解老師的「上綱上線」

家校共育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互動和成長元素,而家長都必須要意識到一個問題,那就是老師也是普通人,他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情緒、自己的焦慮

或許,有很多家長認為,老師可以有情緒和焦慮,他們不可以把生活上的情緒帶到學校

但其實,人的情緒是很難完全操控,就像是女生生理期、中年婦女進入更年期一樣,如果不能做到 感同身受,那建議我們可以 選擇性忽略

畢竟,一個班四、五十個孩子,老師能持續對我們的孩子做出一系列評價,這也說明老師對孩子 寄予厚望

再者,家長能理解老師、孩子也能理解老師,家長尊重老師,孩子亦是如此,而一個如此優秀的孩子怎能又不被老師喜歡呢

02

分清楚老師的評價和事實

老師向家長反映情況,其實最根本的目的,無非是希望能夠做好 家校共育

而對于老師的反映和情緒,家長也需要學會 分得清老師的評價和事實

什麼是評價?評價就是:「孩子的性格看上去有些活潑好動」

什麼是事實?事實就是:「孩子上課總是東張西望、不能專心聽講」

想要輕松地遠離老師帶來的情緒焦慮,家長就需要學會分清楚和老師溝通的目的

首先,家校共育的初衷是為了了解問題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

其次,老師的主觀評價內容比較多,是容易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和情緒

最后,家長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在學校的事實、而不是評價

有個 急性子的朋友曾說:「語文老師讓我帶兒子去醫院看看,說他可能有多動癥…」

其實,這就是老師口中的評價,事實也是孩子上語文課的時候沒有 集中注意力

那我們要干什麼呢?

是了解事實背后的原因,即便是拿到老師的 反饋也不要著急去評價孩子

就拿「老師反映孩子可能是多動癥」這個例子來說,孩子是不是這個情況,并不是通過一兩件事就確定了,如果孩子性格真的有 異常,平時孩子在家里家長早就會有所 察覺

這個時候,家長就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事實,比如 交換情感,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兒時上語文課的調皮事兒,讓孩子慢慢 敞開心扉的溝通才能了解真實情況

而更多的事實,也可能是孩子上美術課、數學課的時候是沒有這些問題,他們只不過是語文基礎比較差,學習起來也比較費勁、或吃力而已

所以說,我們在接收到老師的 情況反饋時,要學會了解事實、幫忙解決事實,那些老師的主觀評價可以 選擇性忽略,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也暫且放下吧!

03

把老師的提議「正能量化」

有這樣一位媽媽,她第一次參加幼兒園學校家長會的時候,就被老師告知「妳的兒子,連3分鐘都坐不住,您最好帶他到醫院看看…」

家長會結束后,媽媽牽著兒子的手回家,路上兒子 試探性地問「媽媽,老師對妳說什麼了」

媽媽一聽,鼻子當時就有些酸了,因為班里四十多個孩子,唯獨老師對她的兒子印象比較差

不過,媽媽并沒有對自己的兒子 批評責備,而是 耐心地說「老師表揚妳了,還說妳剛上學的時候根本坐不住,現在都能乖乖地坐著3分鐘不動,還說妳是班里進步最快的一個孩子呢」

聽說那天回家的路上,男孩走路都哼著音樂,晚上也第一次吃了2碗米飯

上了小學后,兒子的數學一直學得比較差,還被數學老師質疑說「我們懷疑您兒子是不是有些智力障礙」

然而,兒子放學回家后,媽媽并沒有把這些話告訴他,而是對著飯桌前的兒子說:

「老師說,妳的智力沒問題,就是做題的時候太粗心了,如果能再仔細認真一些,相信一定可以可以超過妳的同桌」

媽媽說完這些話后,她發現兒子 低落的眼神一下充滿活力,沮喪的表情也開始慢慢舒展開了

那次后,媽媽還發現兒子的積極讓她越來越吃驚了,每天早上起床不用催、寫作業也不需要提醒

又一次家長會是國中,那一次家長會,老師并沒有點兒子的名,和以往的批評和偏見相比,媽媽覺得有些不適應了

于是,等到臨別時專門找到班主任了解情況,班主任告訴他:「按照現在的成績,考個重點高中可能有些危險」

那一次,她 驚喜地跑回家告訴兒子「班主任說,妳如果繼續努力下去,考個重點高中沒問題’

就那樣,在媽媽的 鼓勵下兒子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,最后成功考進了清華大學

母子倆相擁的那一刻,媽媽激動地說「我就知道,妳可以的」,兒子邊哭邊說「我知道,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,也只有媽媽一直能欣賞我…」

看完這個故事后,我徹底被喚醒了

也清晰地意識到,孩子 從頭到尾就是需要一個完全信任、支持、鼓勵的家長

那麼,學會把老師的提議「正能量化」就是不錯的焦慮化解,很多家長在第一步就做錯了,老師一反映情況,回家就把孩子 劈頭蓋臉罵一頓

然后,孩子開始害怕老師、厭倦家長,這難道就是我們希望的樣子嗎?

所以,想要孩子出色,家長就需要遠離老師帶來的負面情緒。

懂得理解老師的「上綱上線」、分清楚老師的評價和事實、以及把老師的提議「正能量化」,做好這三件事,相信家校共育就可以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好幫手!

對此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嗎?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