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教育成不成功,從接孩子放學幫不幫背書包就能看得出
文/蘭媽談育兒
接送孩子上下學的一路上,等待是對孩子最美的守護,同行又是對孩子的高級陪伴
今天中午,如往常一樣在約定地點等待放學的女兒
看到家長們牽著各自的孩子從身邊走過,總覺得 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們身上似乎少了什麼
這時候,一個叫小胖的男孩用 急促聲音將我拉回思緒
只見, 胖嘟嘟的小家伙,還沒有出學校門口就 麻溜地取下書包,然后走到奶奶身邊說:「快累死我了,給,我可不想再背書包了」
剛巧不巧,女兒此刻也跟著大部隊出來了,她聽到小胖的話,就開始對著我 嘟囔著說:「我也想讓妳幫我背書包」
幫孩子背書包,看起來是一件隨手的小事情,但其實關乎著孩子的 獨立精神、和 自我責任感
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 成長質量,自然是想都沒想地拒絕了
于是,我便告訴女兒「背書包就是學生自己的事,哪有家長幫忙背的道理」
沒想到,女兒反過來 振振有詞地說「可是,別的同學都有家長幫忙背書包呀」
聽到這樣的爭論,仔細環顧四周后發現 果真如此
學校門口那些等待自家孩子放學的家長,幾乎有一大部分見到孩子第一面,就是 下意識接過書包幫忙背上
而那些孩子們呢,看起來也對此 習以為常
再仔細觀察,90%幫忙背書包的家長都是爺爺奶奶,而大多數家庭的真實 生活情節也是如此,爸爸媽媽每天早起晚睡忙碌著工作,爺爺奶奶在家里面幫忙接送孩子
看起來分工明確,但隔輩的教育 思想觀不同,老人家總是認為「寧愿累到自己,也不愿意累到孩子」
大概也正是如此,以至于學校外出現大量孩子不背書包的情況
而這些孩子,他們正值青春年少、卻始終兩手空空
他們大步流星地隨處亂竄,跟在后邊的是年邁老人彎著腰、背著書包
老人嘴里呢,也會時常喊著:
「跑慢點」「小心點」「等等我」「注意安全」…
說到這里,不禁讓我想起了某乎上一個叫娜娜的女孩,她分享的「搶書包」故事深深地牽動了人心:
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,爸爸媽媽一起到學校接娜娜放學,一出學校門口,娜娜便快步來到父母身邊
此時,爸爸一見面就 熱情地伸出手對娜娜說「書包取下來給爸爸背著,那麼沉的書包,別把妳壓壞了」
娜娜看到爸爸伸過來的粗糙雙手,突然想起了爸爸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勞累,于是娜娜便拒絕說「不用了,書包也沒有多重」
一旁媽媽聽到后,笑著補上「妳上學勞累一天,還是媽媽來幫忙背書包,妳和爸爸都輕松輕松」
在媽媽伸出手的間隙,娜娜同樣不知覺看向老媽的雙手,看著昔日白皙修長的雙手,不知何時起竟變得粗糙蠟黃,思緒也很快就被拉回來現實
懂事的娜娜 毫不猶豫地說「老媽,妳每天也有忙不完的家務活,讀書本來就是我自己的事情,背書包還是我自己來吧」
說完,娜娜沒有再看老爸老媽傻愣著的表情,便徑直地往前走了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優秀孩子都是從自我獨立開始
而幫不幫孩子背書包這件事情呢,家長或許也一直忽略了這幾件事:
第一件事
孩子根本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脆弱
某個清晨,某所幼兒園門口,全部都是探著身子不停張望的家長
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孩子后才放心地轉身離開(也包括我)
他們在干什麼呢?
原來,那是小朋友把被子帶回家晾曬、再帶回學校的一天
因為,受到口罩的影響家長不允許進幼兒園
所以,被褥都是裝在袋子里由幼兒自己帶上樓
這件事,很明顯對于那些住在高樓層的幼兒是不太友好的
恰巧的是,我的小女兒上中班,就是睡在四樓
由于天太冷,學校定制的棉被又屬于二合一,整個重量下來大概有十幾斤
而家長們拎著專屬冬季的厚厚被褥,總覺得小朋友拎著半路會摔跤,因此眼里也多了幾分擔憂
就那樣,一路擔心地來到了幼兒園門口,看到一個又一個小朋友拎著被子勇敢走進幼兒園
我也 小心翼翼地把棉被遞給小女兒,結果,小家伙接過棉被就是往后背一甩,差點一個重心沒站穩就摔了
本以為小女兒感受到重量后會求助著說「搬不動」,結果她比我想象得要堅強多了,邁著小小的步伐一步步往樓上走著
回家的路上,也看到老師上傳小朋友們 陸續搬被子上樓的視訊,看得出來,這些小朋友盡管一個個都吃力地前進著,卻也都是勞累并帶著快樂
那一刻,我也明白了,其實,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要比想象中 堅強多了
論小學背書包太重,那麼,4歲幼兒搬十幾斤被子上樓就是我們平時所忽略的堅強
其實,每個孩子都有屬于各自不同的 優秀能力、潛力發揮,只不過生活在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環境下,他們的優秀被忽略了、也得不到發揮
所以,從今天開始做一個信任自己孩子的家長,成為他們成長路上那個敢想、敢放手的家長
并且,讓孩子去挑戰更多看起來不容易完成的事情,妳會發現孩子在不停優秀,而背書包這件事只不過是所經歷的 微不足道小事
如果孩子現在就依賴家長背書包,那麼只做井底之蛙豈不是太可惜了?
第二件事
孩子最需要的或許并非幫忙背書包
從孩子一放學就把書包丟給家長來背這件事情來說
可能很多家長所看到的 表面現象,就是書包太重了、孩子背不動
那可能就是「太小瞧」我們的孩子了
很多時候,孩子最需要的或許并不是家長幫忙背書包,而是需要家長 耐著性子多一些了解
假設一下,如果把書包重量換成同等重量的零食、或玩具,妳會發現效果完全會不一樣
所以,我們在看待孩子需要家長幫忙背書包這件事情的時候,就需要去 多維度考慮問題了
如果孩子一說不想背書包了,家長就下意識趕緊背上,那也將會錯過了解孩子的重要機會
做好以下三步了解,妳也會發現更多:
首先,如果書包太重了,引導孩子按照當日課程表整理書包
(整理書包的好處)
•提高孩子的歸納能力
•減輕沒必要的書包重量
•改善孩子依賴家長的習慣
•糾正孩子懶惰的學習態度
其次,如果孩子是羨慕別人,那大可不必
我們要明確告訴孩子:「瞧瞧,大家都需要家長幫忙背書包,而妳不需要,這就是妳優秀的地方,太棒了,我為妳感到驕傲」
(贊美孩子不用幫忙背書包的好處):
•提高孩子的自我信心
•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
•鼓勵孩子成為與眾不同、而不是隨波逐流
•有助于孩子養成健康心理、獨立精神
最后,如果孩子就是不想背,家長也不能慣著
這是孩子的犯懶心理,家長需要做好家庭成員的分工協作,比如,孩子背著書包需要回家寫作業,而媽媽需要拎著剛買的食物回家做飯
(做好家庭成員分工協作的好處):
•分工協作是自我負責意識的開始
•有助于孩子做好個人目標規劃
•分工協作的各有所需,能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
•能培養孩子遇事沉著的穩重品行
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 優秀綻放,在孩子優秀這條路上,家長除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還要做好他們心靈和精神上的向導,在孩子遇到懶惰或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 正能量指導,這才是真正的 授人以魚、不如授人以漁!
第三件事
對書包負責的孩子才能對學習負責
為什麼不建議家長幫孩子背書包?其實這就是一份 自我獨立教育的開始
那些一出校門就把書包交給家長來背的孩子們,這并不是好的現象
首先,孩子在長大、課本也在增多,家長無法幫孩子背書包一輩子,孩子也適中需要適應書包的重量
其次,有了背書包的懶惰,就會有學習上的懶惰,孩子也會覺得「反正有爸爸媽媽/爺爺奶奶提醒,再接著玩一會吧」
最后,學習始終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背書包就跟學習知識一樣,別人無法替代,只有經歷整理書包、背書包這個過程,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學生
誰背書包,看起來像是一個無所謂選項的答案,其實也暗藏著一段教育的是否成功
如果說書包太重了背不動,那麼學習上的壓力又該如何去 負重前行呢
如果孩子現在都吃不得背書包的苦,想必課堂、和繁重作業的苦也會吃不下吧
現在想想,父母的教育成不成功,其實從接孩子放學幫不幫背書包這個動作,就可以看得出
有個媽媽曾經向我吐槽:
女兒越來越大意了,每隔幾天都會有一次忘記背語文書的情況發生,每一次還要勞煩語文老師專門打電話來通知,我覺得自己都快不好意思」
聽完媽媽的吐槽后,我投出去了一個理解的眼神
可是,為什麼孩子總是忘記背語文書呢?
我向這位媽媽支招:讓孩子每次上學前檢查一下書包,這樣就可以避免忘記裝書本的情況了
可是,媽媽卻告訴我「這孩子上二年級以來一直都讓我背書包,哪里還知道檢查書包」
話說到這里,不用多說大家也就明白了
沒錯,一個連書包都不背的孩子怎會對書包負責,而一個對書包不負責的孩子又怎會對學習負責呢
所以,在孩子學習這條路上請不要忘記了:讓孩子獨立!
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是蘭媽,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,以親身事例、各種家庭教育實例,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,喜歡的朋友,歡迎關注@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!